陕西秒康医疗从事气压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仪、内热针灸治疗仪、医用臭氧治疗仪等疼痛微创、理疗康复类产品的研究、开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行业资讯
全国服务热线

029-88683805

“内热针技术”颈部疼痛的相关解剖分析

信息来源:www.sxmiaokang.com |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颈部的疼痛常与头部和手臂部相关联。颈部肌肉除了发生触发点活化引起的疼痛, 还会因触发点造成的肌肉缩短或痉挛而引起对部分神经的卡压现象, 特别是对颈丛和臂丛的某些神经分支。这些卡压可能本身与解剖结构的某些关系所关联。由于这些解剖因素的存在, 触发点受累肌就可以对本来不会卡压的神经造成卡压。

例如, 三块斜角肌,颈丛从这些肌肉中穿过,一旦这些肌肉的触发点活化,肌肉因此产生机械变形和致痛因子, 将刺激神经, 继发活化其他支配骨骼肌的触发点, 引起严重的肢体疼痛, 因此需要注意来自颈部骨骼肌触发点的影响。颈部肌肉的触发点引起的牵涉痛除引起颈部的疼痛外, 不是向上于头部, 就是向下于胸背部和上肢。

内热针治疗颈部疼痛时,疼痛触发点的寻找是很重要的一步,触发点找准了,内热针治疗效果很明显,找偏了治疗效果要大打折扣了。这就要求医师们对颈部解剖生理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准确地找到疼痛的触发点,下文带大家回顾一下颈部疼痛相关的生理解剖知识。

脊柱的境界、分区

脊柱区是由脊柱及其后外方的软组织所组成的区域,自上而下分为项部、背部、腰部和骶尾部。项部上界是枕外隆凸和上项线,外界为斜方肌前缘;背部上界以第7颈椎棘突至肩峰连线即项部下界,下以第12肋下缘与腰部为界,外侧界为三角肌后缘、腋后线及其向下的延长线。

脊柱连接

1、韧带

寰枕前膜:位寰椎前弓上缘与枕骨大孔前缘之间的结缔组织膜,宽而致密,中部有前纵韧带加强,并与之愈合。

寰枕后膜:位于寰椎后弓与枕骨大孔后缘之间,位于枕下三角深面,其外侧部有椎动脉和第一颈神经穿过,成人皮肤至寰枕后膜约4~5cm。

寰椎横韧带:位于齿突后方,较坚韧,有限制齿突向后方移动的作用。

寰椎十字韧带:寰椎横韧带中部向上、下各发出一纵行纤维束,分别附于枕骨大孔前缘和枢椎体后面,有限制齿突后移的作用,当暴力损伤韧带时,齿突向后移位,可压迫脊髓有致命危险。

齿突尖韧带:位于寰椎横韧带深面,张于齿突尖与枕骨大孔前缘之间。甚薄。可限制枢椎向下移位。

覆膜:为后纵韧带向上的延续,覆盖在齿突后方,向上附于枕骨斜坡,有防止齿突后移,保护脊髓的作用。

翼状韧带:位于寰椎横韧带的前上方,张于齿突与枕髁之间,有限制头部过度前俯和旋转运动的作用。寰椎横韧带和翼状韧带合称寰枢韧带复合,有稳定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的作用。

项韧带:项韧带起于所有颈椎的棘突,止于枕外隆突和枕外嵴,其浅层纤维连于枕外隆凸与第七颈椎棘突之间,深层附着于寰椎后结节及全部颈椎棘突。项韧带两侧有头夹肌、颈夹肌等多块肌附着于其侧面,主要限制颈部过度前屈。

2、关节

寰枕关节:由枕骨髁与寰椎上关节面构成,关节囊松弛,可使头作前俯、后仰和侧屈运动。借寰枕前、后膜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寰枢关节:包括3个关节,两侧由寰椎下关节面和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外侧关节,左右各一,相当于其他椎骨间的关节突关节。中间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齿突凹构成的环齿关节;枢椎齿突与寰椎横韧带之间构成的寰枢正中关节,可使头旋转。

关节突关节:各关节囊松紧不一,颈部松弛易于脱位,胸部较紧张,腰部紧而厚。前方有黄韧带,后方有棘间韧带加强,关节突关节参与构成椎间孔的后壁,前方与脊神经相邻,颈段还有椎动脉穿行。关节突关节有脊神经后支分支支配,该神经受压或被牵拉,均可引起颈背腰痛。

颈椎关节突关节:颈椎关节突关节与全身各种大关节一样属滑膜关节,由上、下两关节突组成。关节突与椎体平面约呈40°~45°,关节面平滑,覆有透明软骨,关节囊较松弛。颈椎间小关节有引导和限制运动节段的运动方向的作用。如颈椎前屈时,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在下位颈椎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但关节囊限制其过度前屈。颈椎小关节排列虽有利于屈伸活动,但较不稳定,易受损伤。

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由3-7颈椎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唇缘所组成。5岁以后随着颈段脊柱的运动而逐渐形成,是由直接连结向间接连结分化的结果。

钩椎关节的重要毗邻:后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随年龄增长,椎体钩出现骨质增生,可能压迫脊神经或椎血管。

脊柱软组织层次解剖

1、项区的深筋膜

分为浅、深二层,浅层覆盖在斜方肌表面,深层在该肌的深面,称项筋膜。位置:斜方肌的深面,包裹夹肌,半棘肌上方:附于上项线下方:移行为胸腰筋膜后层内侧:附于项韧带

2、胸腰筋膜

在胸背区较为薄弱,覆于竖脊肌表面,向上续项筋,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增厚,并分为前、中、后三层。

3、肌肉的层次

由浅至深大致分为四层:第一层有斜方肌、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后部;第二层有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和腹内斜肌后部;第三层有竖脊肌和腹横肌后部;第四层有枕下肌、横突棘肌和横突间肌、斜角肌等。

第一层:1、斜方肌上斜方肌:起于上项线、项韧带和1—5颈椎棘突;止于锁骨外1/3.中斜方肌:起于第6颈椎棘突到第3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下斜方肌:起于第4—12胸椎棘突;止于肩胛嵴的内侧缘肩胛提肌连接处的下方。功能:提高肩胛骨(和肩胛提肌一同作用);向上方旋转肩胛骨(向上移动关节盂);使肩胛骨回缩;压低肩胛骨;伸展头和颈(双侧活动);旋转头和颈(单侧活动)血液供应:颈横动脉

神经支配:副神经

2、背阔肌

位置:背下部和胸外侧部皮下。

起点:下6个胸椎、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参与引体向上。

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C8)

第二层:1、头夹肌

位置:项部,斜方肌深面。

起点:项韧带下部、第7颈椎和第1-3胸椎棘突。

止点:乳突、枕骨外侧。

2、颈夹肌

位置:头夹肌的外下方

起点:第3-6胸椎棘突。

止点:第1-3颈椎横突后结节。

功能:两侧同时收缩伸展头部;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转动。

血液供应:主动脉的肌支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3、肩胛提肌

位置:项部两侧,斜方肌深面。

起点: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肩胛骨上角及内侧缘上部。

作用:上提肩胛骨。肩胛固定,一侧收缩,使颈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后伸。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C5神经根)

4、菱形肌

位置:斜方肌中部的深面,纤维斜向外下。

起点:第6-7颈椎棘突(小菱形肌)、第1-4胸椎棘突(大菱形肌)。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中、下部。

作用: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并向上移动。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5、上后锯肌

位置:菱形肌的深面,肌纤维斜向外下方。

起点:起于项韧带下部、第6、7颈椎,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的棘突。止点:第2-5肋骨肋角的外侧面,呈锯齿状。作用:上提肋骨,助吸气。神经支配:T1—4肋间神经。

6、下后锯肌

位置:背阔肌中部的深面,纤维斜向外上。

起点: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棘突。

止点:第9-12肋骨肋角的外侧面,呈锯齿状。

作用:下降肋骨,助呼气。

神经支配:肋间神经

第三层:竖脊肌

位置:脊柱棘突两侧的纵沟内。由三列肌束组成,从内到外分别是髂肋肌、最长肌、棘肌。

⑴髂肋肌:起点骶骨背面、骶结节韧带、髂嵴后部,止点:肋骨。

⑵最长肌 可分为头、颈、胸最长肌起点:骶骨背面、腰椎棘突、胸颈椎横突。止点:胸椎、颈椎的横突,颞骨乳突。

⑶棘肌 可分为头、颈、胸、腰棘肌起点:下位椎骨棘突。

止点:上位椎骨棘突。

作用:使脊柱后伸和头后仰。单侧收缩则侧屈。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第四层:

(1)椎枕肌 包括以下四肌

①头后大直肌 纤维向外上方斜行起点:枢椎棘突。

止点:枕骨下项线外侧骨面。

作用:与夹肌相同

②头后小直肌 纤维向上直行

起点:寰椎后结节。

止点:枕骨下项线内侧骨面。

作用:使头部回旋和后仰。

③头上斜肌 纤维斜向内上方

起点:寰椎横突。

止点:枕骨下项线。

作用:使头后仰。

④头下斜肌 纤维向外上方斜行

起点:枢椎棘突。

止点:寰椎横突。

作用:单侧使头转向同侧,双侧使头后仰。

神经支配:枕下神经

斜角肌

前斜角肌:起于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1肋骨的上缘的里面。

中斜角肌:起于第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上缘的外面。

后斜角肌:起于第5—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止于第3肋骨。

功能:使颈椎侧屈的主要肌肉;前斜角肌双侧作用帮助颈部屈曲;后斜角肌使颈部稳固,参与呼吸运动,在举高和搬运物品时参与抬高胸廓。

神经支配:C5-6脊神经前支

脊柱区三角

枕下三角

内上界: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

底: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

浅面:夹肌、枕大神经、半棘肌

内容:枕下神经和椎动脉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为转载,本文仅供具备医学专业的相关人士阅读浏览,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不作为任何商业用途。本公众号不对本文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本文观点负责。

【版权说明】文章内部分图片及文字素材可能来源于公共网络,如对您构成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或删除,否则我方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沟通处理】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4006828820,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以保障双方权益,谢谢。